吾屯上下寺千年光阴回眸

治疗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http://m.39.net/pf/a_5818755.html

青海的黄南,常常看到大片大片的丹霞地貌,让人觉得大地失火了一般。沿着奔腾的隆务河,蜿蜒曲折的隆务峡谷,沿途山崖上有壁画、彩绘、石雕、石刻等组成的“热贡艺术走廊”,还没到隆务,热贡艺术却已经远远地迎上前来。

同仁地处九曲黄河第一曲的上部,古称“榆谷”,藏语称为“热贡赛姆琼”,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像是黄河一次轻舒手臂,将这一块遍地青稞、阳光的土地揽入怀中。

隆务河畔的吾屯上下庄、年都乎、郭麻日、尕赛日等村的藏、土族群众,大批艺人从事民间佛教绘塑,“热贡艺术”已经跋涉了数个世纪。

热贡,距今五千多年前,这里已有灿烂的马家窑文化。羌女背着硕大的尖底双耳陶罐去黄河边汲水,罐上画着墨色的黄河鲤鱼,只一跃,鲤鱼又跳回了黄河里。羌女往回走,罐里罐外都有水波荡漾。

此后的两千多年间,西羌诸部从这里雄起,鲜卑族在这里上演了吐谷浑王朝的辉煌篇章。吐谷浑产良马,昆仑美玉就这样一路被千里马驮着,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今夜皎洁的月亮,就是传说中的和氏壁吗?美玉如佛光闪耀,光芒笼罩众生。

今天生活在同仁的土族,据说就是吐谷浑人的后代。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车驾如云。晚霞是公主带来的一匹匹丝绸,望也望不到边。唐代,同仁被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赐予吐蕃。

藏传佛教兴起。绘画、雕塑、石刻等艺术随宗教的发展兴盛起来。

隆务河缓缓流去,坐落在河畔的吾屯上下庄,依山势,吾屯上寺和吾屯下寺两个寺院错落有致。林木茂盛,远看望去只见绿色不见村庄。五屯上庄与下庄之间有段土城墙相隔,简陋的城门边有块空地是村民举行六月歌会的场地。每当六月,莺飞草长,人们都要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龙杆、打龙鼓。六月会的最后是法师“开山”。法师用刀划破自己的头顶,把鲜血撒向四面八方,这真是一种古朴奇特的祭神方式。

晒佛、摩顶、歌会……藏族人的生活中总是多出许多热闹。

吾屯上寺和吾屯下寺这两座格鲁派寺院,规模并不很大,但是建筑装饰极为华美庄重,寺院的经堂从门媚、墙裙、藻井到梁、枋、柱头,到处都有是卷草、旋花、云纹、水波等浮雕。龙凤鹤鹿、飞禽走兽穿插其中。佛像亦是格外气宇轩昂和金碧辉煌。法器文物、地毯织物,无一不极尽绚丽之美。

寺里的阿可(僧人)都会绘画。阿可七、八岁入寺,师傅不仅教念经,而且还教绘制唐卡。这里百姓,也是几乎家家都有画师,男孩子到了年龄,基本都去学画唐卡。终年累月诵经,艰苦训练中绘出的一幅幅神像的岁月,就是他们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似乎是让人羡慕的。

西藏人将唐卡画师尊称为“拉日巴”,意思是画佛或神的人。

芸芸众生中,一些特殊的人接受了描摹某种永恒的任务,一幅唐卡的绘制,就是一次神佛重现的过程。拉日巴们或是僧人,或是祖传世家,他们手中都有着世代相传的画本,须得遵循。这些密存的典籍中,记载着成套的造像尺度,无论是姿态庄严的静相神佛,还是神情威猛的怒相神佛,所有的造像都有着相应的比例,不得修改。

菩萨、度母有着妩媚、俏丽的藏家女性的风韵,而佛陀眼眸传神,颇有王者气派。就这样,隆务河的热贡艺术日复一日,有着不同于藏地、也不同于汉文化的独特造型风格。

佛教绘画可追溯到释迦牟尼时代,那是一个佛祖拈花微笑的时代。五世达赖所著《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一书中记载说,藏王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之后,忽然流起了鼻血,于是在文成公主带来的丝绸上面,信手涂出一幅白度母像,相传这就是第一幅唐卡。

蓝天白云下面,鹰笛悠长,牧民们赶着牲畜在辽阔的草原上逐水草而居。怀里羊皮裹着的一卷唐卡,如同随身携带的庙宇。无论在哪里,只要将唐卡挂在帐篷里,就可以诵经祈祷了。

现存的古唐卡,大的如晒佛时用的能遮住整整一面山坡,小的只巴掌般大小。

热贡的唐卡绘画笔法细致入微、画风华丽铺张,类似中国画里的工笔重彩,设色、用金等方面尤为高明。吾屯寺的唐卡闻名于世,有很多闻名的唐卡画家。据说布达拉宫、大昭寺、塔尔寺等寺需要唐卡时都会到吾屯寺定做。

吾屯上庄的吾屯上寺,始建于公元年,寺内珍藏释迦牟尼头发、法宗大师舍利以及各种塑像、唐卡等文物。吾屯上寺保存有已经绘制了二百余年的唐卡,至今依旧绚烂夺目。

吾屯上庄的《马头明王》壁画,为热贡艺术鼎盛时作品。细观之,马头明王三目圆睁表示降伏三界恶魔,獠牙之态表示摧诸恐怖现形,右手持骷髅宝杖表示灭伏一切魑魅,左手握以期克印表示除断一切恶障。头戴五骷髅冠表示五佛性能,双足右屈左伸表示降伏烦恼、蕴、天子、死等四魔之意。威猛的马头明王,他的四周全是火,他由火中来,多么法力无边啊,一位降魔的神,他由火中来。

吾屯下寺,并不起眼的寺门掩在一棵高大的古木背后。八座白塔雪白,高挂的风马旗迎风猎猎。正门两旁各有一排长长的转经长廊,巨大的经桶转动,飞快的诵读经文。寺中藏有清朝檀香木雕弥勒佛像,并藏有相传自印度迎请的五粒释迦牟尼佛发舍利,作为镇寺之宝供奉于释迦牟尼佛像内。

大经堂很大,只有顶上一丝光线,很多喇嘛正在诵经。缤纷的唐卡挂在一根根大柱子上,可惜光线太暗,并不能看得很清楚。

出殿,右面是厨房,有口巨大的锅,一人在用木棒捣奶茶,说要熬煮整整一天。今天恰好有村民做法事,僧人除念经外,还会请全村人免费吃一天。人越来越多,寺院门口几个阿可,身边地上放着编的大箩筐,里面装满三角形的油饼,发给来往的每一个人。

寺外一座4层佛塔,内供奉“时轮金刚”像。佛塔上的浮雕颇有特色,此佛塔为吾屯村藏民扎西一家出资万元修建,完工后无偿捐献给吾屯下寺。它集现代吾屯壁画、雕塑之大成,非常精美,实在是不能不看的。而修建者信仰之虔诚实在可赞。

终其一生绘制佛像的人与普通的画家有什么不同呢?在吾屯,总能看到有人在细细的描摹,雕刻信仰一般。

热贡艺术同样具有与中原绘画相同的高超的线描技艺。夏吾才让是吾屯闻名的画师,20世纪40年代,他曾随师协助张大千临摹过敦煌壁画。他所画《西方广目天王》,大到天王的身形、衣着,小到五官、法器,近到衣饰的纹样,远如云纹、火焰纹,左手中青蛇的斑纹,无不以流畅的线条加以细致入微的描绘,视之衣袂翻飞,风起云涌,天王正要起身降魔。

光洁挺刮的底布,据说涂过动物胶与滑石粉,没有布的空隙,适合细节的描绘。

那么细致而繁复的画面,说是要有鼠毛和狐狸毛特制的笔。

唐卡对材料的要求很严,学习画唐卡先要会制作各种颜料。各地唐卡的颜色都有差别。热贡唐卡构图饱满,少有空白;取景布局为鸟瞰全局的透视法,视野广阔;设色艳丽奔放,大量使用对比色;线条精致、美观;大量用纯金点勾,尤为富丽堂皇。

彩绘所用的颜料,大部分都取之于天然物质。矿石类的有白土、红土、朱砂、石膏、铁砂、黄铜矿石、铅锌矿石、雄黄、猫眼石等;金属类的有:黄金、白银、紫铜等;植物类的有菊、萱、蒿、蓼、黄连、报春花、飞燕草、樱桃果、石榴、核桃、姜黄、杜仲等;动物类的有海螺、珍珠、龙骨、玳瑁、大耳鼠兔的粪便等。

每一种颜料的配制都是一种传说,众说纷纭。研磨的过程都很讲究,甚至有些应当年青人磨,而有些,就由力弱的老年画师磨,这样研磨出来的颜料居然效用不一样。

以黄色为例,比如有一种植物生长在热贡海拔极高的山上,其花朵“西的”被艺人采来晒干后可以炮制出一种独特的黄色,用于唐卡画面中山峦、树木的晕染,据说具有千百年不褪色的功效。

还有种叫雌黄的黄颜色,是用硫磺和砒霜合成的矿物颜料。硫磺可以燃烧,砒霜是种毒药。燃烧的毒药画在唐卡上面,是佛灿烂的黄。除了改善色泽,砒霜用在这里是防虫的吧。

黄上面常会再敷以金色。金色,画师们称为冷金黄色。是把成色上好的黄金碾成纸一样薄的金片,然后把金片切成细细的丝,再加入碾好的石粉和玻璃粉,用圆石头研磨,同时一点一点加水,最后用清水把糊状混合物中的石粉和玻璃粉冲涮出来,剩下洗净的金粉溶液,就是“冷金粉”了。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有个热贡艺术馆,收藏大量唐卡、堆绣精品。向导打开最后一个展馆,却是一座巨大的沙制坛城,五色沙堆出巧夺天工的城。呼吸稍稍粗重一些,佛的净土怕是就会受到毁坏吧。

目前同仁县一半以上的中小学校都开设了热贡艺术课程。西北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等院校也相继开设了热贡艺术专业课。

吾屯村全村四百余农户中,基本都从事热贡艺术品业。唐卡、堆绣和泥塑等艺术品远销美国、瑞典、韩国等地。

每年正月,吾屯寺都会举办盛大的“祈愿大法会”,当地人叫做跳欠。主要跳“六臂金刚舞”和“法王舞”。表演者头戴面具,身着华丽戏剧服装,表演宗喀巴创建黄教与外道异端斗争的故事。护法、赞神、斩魔,一跳数个小时,众人看得津津有味。

吾屯上寺和吾屯下寺,像是隆务的一对藏族好兄弟,背靠背坐在热贡的源头,脚下,青草黄了又青。今天的浓云低垂,是谁勾勒的呢?

甘南旅游

也许,旅行对我们永恒的诱惑是:不能停留,没有终点。并不在于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也不在于你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地,而是在于你旅行中的那种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甘南岗拉梅朵旅行社」只做有态度的旅行!甘肃、青海、川西北全程一手操作!。「岗拉梅朵」甘青川藏区旅游旗舰品牌!业务-,编辑个人,24小时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anjkw.com/afhpz/2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