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乡ldquo第一书记rdqu

治愈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k/mipso_7745188.html

来源

中国新闻网编发

部外宣办

图为来玉村村民老宅(海拔米)与易地扶贫搬迁后新居(海拔米)对比。尖宣供图

  从海拔米高原山区到海拔米的黄河岸畔,从山高路远的老宅到易地搬迁新村,从吃水难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来玉村,短短几年,来玉村人盼得“来玉”。

  吃水难,解决村里头等大事

  “村里环境贫瘠,地质灾害频发……每天看着村民跑到半山腰去拉水,心里很不是滋味。”年6月21日,尖扎滩乡来玉村“第一书记”李玉栋在自己的驻村日记中写道。

  来玉村长期严重缺水,唯一的取水途径是在半山腰不定期利用电机抽水蓄水,吃水成本高,但到了冬季,就基本无法取水。

  担任来玉村“第一书记”仅一个月,李玉栋便暗下决心,先让大家伙吃上干净的自来水。对村民来说,这是村里头等大事。

  跟联村干部共同努力下,来玉村从水利部门争取到47万元专项资金,把原容量20立方米的取水点增容至立方米,并更换近千米老旧水管,不仅有效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题,而且为今后扩充水源蓄水量、发展后续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你来了之后就帮大家解决了吃水问题,你是真心帮扶大伙儿。”村民多杰感慨道。

  

  图为李玉栋带领村民为藜麦试验田修建网围栏。尖宣供图

  搬穷窝,藏式新居错落有致

  “今天,我们村启动了‘统规自建’模式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现场村民们搅拌着水泥,工人们利索地砌墙,一片热火朝天建家园的景象,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年5月3日,李玉栋在驻村日记中写道。

  土地贫瘠,很难实现村里几代人的“致富梦”,或许走出大山,才能有效破解“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

  但提起易地扶贫搬迁,起初大多数村民不愿意。但为打消大家的焦虑,减轻搬迁负担,他带领工作队员每家每户做工作,耐心细致解答疑虑。同时,争取到援建单位华能集团提供的近90万元帮扶资金,使非贫困户需要每户自筹的4.5万元建房款降至2.5万元。

  年12月,在尖扎县统一安排下,23户村民首批搬迁至黄河岸边海拔米的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作为首批搬迁的贫困户,才项多杰开起了“藏家乐”,吸引游客来黄河岸边体验藏族风情。

  年1月,又有52户村民整体搬迁至德吉村旁达拉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体村民陆续入住新家。

  

  图为来玉村易地扶贫搬迁后的新家园。尖宣供图

  谋产业,安居又乐业

  想致富,靠产业。经过多次考察,李玉栋发现山高路远的来玉村资源贫瘠、不宜居住,但当地米的海拔加上土壤等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藜麦生长。年,李玉栋搞起的近4亩的“试验田”获得成功,亩产斤,纯收入每亩元。

  除了藜麦种植,村里的产业扶贫资金投到全县规模化建设的光伏产业之中,每年有20多万的分红,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纳入尖扎滩乡整体产业规划,由乡党委牵头统一整体推进。

  同时,依托来玉村搬迁点紧靠黄河、气候适宜的特点,发展樱桃种植栽培项目,大力打造旅游观光产业,村级产业基本成型。

  “今天我去看望卓玛加老人,走进新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映入眼帘,一排排藏式民居错落有致……”日前,李玉栋在驻村日记中写道,“我不禁想起4年前第一次到来玉村时的情景,那时路坑坑洼洼、弯多路陡,路上尘土飞扬,村民日子过得十分困难。”

TOP

往期回顾

青海省召开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会议青海省藏语系佛学院首届初、中级学衔班毕业公保扎西出席典礼并讲话仁青安杰致辞公保扎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公保扎西: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扎实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anjkw.com/afhpz/2070.html


当前时间:


晋ICP备20210052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