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成:世界屋脊上的作坊藏文字幕版一分钟简介
讲台上聚光灯下的德青看上去还像个学生,单薄羞涩。这个具有藏族血统的瘦瘦的美国姑娘,在海拔多米甘肃南部的仁多玛村,创办了一家叫Norlha(诺乐)的手工牛绒编制工厂。在村里几排不起眼的木头房子里,当地的藏民用最传统的编织工艺制作围巾和披肩,在欧美市场上销售,客户包括路易威登、爱马仕和巴尔曼等奢侈品牌。
仁多玛村位于安多游牧乡(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这个小村庄里生活着个居民、头牦牛和头羊。Norlha(诺乐)的建立不仅为这个仅靠放牧艰苦生活的地方的牧民提供了多个工作机会,也为这一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除放牧外有尊严的就业选择。
11年前,22岁的德青刚刚大学毕业。在母亲的建议下,她带着一个小小的摄像机,来到了甘南藏族自治州。那时的她也没有料到自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结婚、生子并开辟事业。现在,33岁的德青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女儿诺增已经4岁,小女儿5个月。
德成:世界屋脊上的作坊藏文字幕完整版
诺乐(Norlha)成立于年,这个词是藏族人对于牦牛的称呼,它的另一个意思是‘神赐的财富’。藏族人与牦牛相伴千年,却似乎始终忽略了牦牛身上的一个极其“细小”的财富——牦牛绒。德青将目光放在这种被藏人忽略的财富上。
诺乐以当地的牦牛绒为原料,以最传统的编织工艺和全天然的矿物染料制作毯子和披肩。除了直接从牧民家中收购牦牛绒外,诺乐坚持只雇佣本地人,而且“老弱病残妇”优先。目前,诺乐已经有名左右的员工,其中多数为女性。
在她心目中,诺乐是植根于藏族文化的创新品牌,“我们从不直接拷贝,而是从藏族文化中借鉴一些元素进行再创作。”这个小小的手工作坊把环境保护问题纳入自身的职责范围。比如,他们采用从瑞士进口的染料为产品染色,这种染料的颜色多从矿物中提取,将对草原的环境影响减到最小。
一个来自高原藏区的品牌故事,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很快帮助诺乐打开西方市场。如今他们已经被法国权威网站列入可持续发展奢侈品的行列。
年轻的德青并没有止步于此,她在想更多的方法可以让自己的村民有更多的选择和不依靠放牧的收入。现在德青和她的小伙伴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诺尔丹,致力于为有成熟旅游消费观念的人去提供亲近唯美藏区草原同时不失现代水平的高端旅游服务。
德青在一席演讲台上来分享自己成立诺乐所经历的种种。感谢一席授权翻译传播。
封面图来自
Norlha官方微博“脚步”--行动者分享(又称“藏人TED”):是雪境为了保护藏区本土文化并传播分享藏区生产生活经验与做法而发起的一个项目。主要是用演讲的方式请在各个领域活跃的演讲人分享自己的经历经验与成果。通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