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携手奔小康政策号召,为了报答西部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我热切地报名申请远赴青海甘肃支教。通过严格的体检和各项考核,年8月,在区领导的带领下,一路山,一路水,风尘仆仆,落脚在青藏高原的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
学校安排我住在高中部教学楼里,在四楼的这间办公室里,我安家了,开始了全新的支教生活。每天要下楼去院子里打水、洗脸,和学生们一起排队等候上厕所。这里的厕所是一天只能冲刷一次的蹲厕,看着满是大便的槽,实在蹲不下去,开始的一些日子宁可憋着。高原寒冷干燥的气候使我不停地流鼻涕,脸上起了密密麻麻的红疹。学校没有洗澡的条件,每星期只能是洗完头再擦擦身子。这些生活上的艰苦不便,与思家的孤独相比,不值一提。每天晚上,偌大的教学楼,空旷的“家”里,我,一人、一桌、一床、一孤灯,远离家乡、思念家人的那种痛楚是无法描述出来的。就是这样,我心里仍然始终铭记着临行前领导的叮嘱,清楚地知道自己到这里来的目的。越是艰苦处,越要显示奉献的决心。我不仅仅是来支教,更是肩负促进民族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领导的嘱托就是祖国母亲的心声,于我而言,完成这份使命,就是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吃苦耐劳、勤于奉献、关爱学生,于三尺讲台挥洒智慧的激情留在青藏高原、留在藏族同胞的心中。
一、讲台耕耘日日灿
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是一个95%为藏族的民族寄宿制学校,师生多以藏语为母语,同时开设汉语文,英语。学生一般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藏语、汉语,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但是很多从牧区或更偏远的地方转来的学生,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英语。尖扎本地的学生,小学阶段、甚至初中阶段也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班里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学生英语字母都不能认全,更不要谈什么句子结构的概念和任何语法基础,他们不知道主语、谓语、宾语,不知道时态。当我知道学生们中考英语满分的卷子,平均分是20、30分的成绩时大为惊讶,当了解到孩子们学习英语的情况时,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面对新环境、新学生、新教材,以以前在天津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尖扎的民族学校并不适合,于是我潜心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认真备课,尝试多种组织教学的方式,寻找适合以藏语为母语、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民族学校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克服陌生环境和高原气候带来的各种身体不适,特别是高原缺氧经常使我头晕、乏力,但是有每周14节课加2个晚自习的工作等着我去完成,确确实实让我没有丝毫可以懈怠的余地。坚持上好每一节课,坚信上课能治百病。每天前、晚自习的时间,给他们听写单词,周末休息时间给学生辅导,还帮助学生解决数学、物理、化学的难题,我跟他们学习藏文,他们给我背诵汉语文,英语。我的宿舍是我的家,更是学生们随时可以来访的辅导室。看着这些刻苦学习,渴望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的孩子们,仿佛就看到了30年前的我自己。为了帮助孩子们改变命运,诚心地爱他们,热心地教育他们,再累也就不累了,再苦也就不苦了。
我认真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教学水平,深厚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真情付出,赢得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尊重。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的感恩和热爱,回馈我以丰厚的报答。他们夹在我书里的小纸条,经济不富裕却赠送我昂贵的唐卡,锦旗上的话语真挚而朴实……,让我内心温暖、热泪盈眶。
二、爱心浇铸师生情
1、暖衣暖心,传递爱心。
寒冷的冬天,好多孩子的衣服非常单薄,每每看到他们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我都为之心疼。联系到我在天津的好朋友马凤霞女士,我们积极发动天津的亲友们献爱心捐冬衣。和学校资助办才让主任沟通以后,我给二民中贫困的孩子们接到了暖和的冬衣。衣服虽然不是全新的,但是我们的爱心温度却是百分百的。对于有需要的孩子及其家人,寒冬送暖衣,如同送上温暖的太阳,我欣慰自己是一束温暖的阳光。
2、净化水质,健康生活。
二民中孩子们的日常饮用水,除了食堂提供的开水,就是自来水。而尖扎的自来水含钙量非常高,水质非常硬,到了雨季还浑浊不堪,当地人90%以上有结石病。一到课间,二民中校园里的水龙头边,围着一群一群渴坏了的孩子们。岂不知他们汩汩喝下的却是影响他们健康的水。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改变这一情况。还要感谢好友马凤霞女士,她建议我用酵素净化水质,即经济又简便。先用储水桶接满水,再滴加少量酵素,能很好的净化和提升水质。我把这些措施及时跟校领导反映,并从天津带来了足够的乐博士酵素。我尽自己的力量为我所教的班级买上储水桶,指导孩子们接满水后滴加酵素,待净化8小时之后饮用。看到两个班的孩子们终于喝上了健康水,我的心里踏实了许多。我期待着,我能扩大影响力,尽力让全校,乃至全尖扎的孩子们都能喝上健康水。
3、特别的关爱给特别的你。
班上的一个女孩儿,名字叫奥赛吉,在藏语中是聪明阳光的意思。本人正如她的名字一样,聪明、活泼、能干、阳光!爸爸在她12岁的时候去世,妈妈去挖虫草一去不返,奥赛吉和不到三岁的弟弟被寄养在姥姥家生活。姥爷种着坎布拉山区贫瘠的土地,姥姥在坎布拉景区摆着一个卖纪念品的小摊。我每学期回学校都要特别给她带些衣服、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有时候周末不回家,我们就在一起吃饭,她的小手做家务比我还能干。她可以在我的屋里肆意的玩耍,高兴的时候大声朗笑,想家的时候我们互相抹眼泪,她把姥爷给的路费偷偷花掉,然后再跟我要。五一假期,得知我要去坎布拉,她就在山上一直等着我,看到我以后突然奔向我的怀抱。看到她的姥姥、弟弟,我忍不住眼泪直流,除了留下返回的路费,我把口袋里的钱全给姥姥买了纪念品。她和姥姥还要送我手链、念珠。这就是质朴的藏族,传说中康巴的后裔。我反复叮嘱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了大学,程老师一定会一直帮助她。
02
01
还有好几个和奥塞吉情况类似的孩子,华干错和得乐措姐妹俩、俄智多杰等也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学生,无论我在天津还是尖扎,我会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