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天津和青海,一个地处渤海之滨,一个远在世界屋脊。山海相隔,不以为远。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盘点梳理滨海新区对口支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工作成效,进一步激发新区援青干部的使命担当,在更高、更宽、更深层次上继续强化与青海地区的交流合作,即日起,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推出“跨越山海共创未来·媒体黄南行”系列报道。记者将深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了解黄南州的地理风貌、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等现实情况,并围绕扎实推进产业协作、助力建设和美乡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重点工作展开采访报道,展现滨海新区结合实际在黄南州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火热场景,为结对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贡献滨海新区力量。
隆务河两岸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因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黄南州拥有热贡艺术和黄南藏戏两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遗迹最为集中、文化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7月21日,来到黄南州的第一站,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采访团率先抵达州府所在地——同仁市,这里也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了解黄南,咱们先去一趟隆务老街。”同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新国率先向记者们推荐。路上,马新国为大家讲述了这条老街的故事——这里有多年历史,在不到一公里的街上,拥有五个宗教活动场所,聚集了七个民族,是民族团结活态展演的生动现场,也是黄南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微缩。“在全州,我们有藏、蒙古、回、土、汉等23个民族。”马新国说。
几分钟后,走过几级台阶,马新国介绍道,右手边奔流汹涌的是穿同仁市城区而过的隆务河,在隆务峡口,九条河流汇合,向北至尖扎县汇入黄河,其也是黄河在青海东部的一级支流。记者看到,隆务河水声潺潺,与之正对着的,便是马新国介绍的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隆务老街。在老街最显眼位置,则是名为“同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所在地。
进入“同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以下简称“‘同仓’体验馆”),馆内正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影话隆务:同仓一周年回顾展”展览。展览通过展示隆务镇影像、照相馆和历史刊物中的线索,梳理了隆务镇的历史进程和人文图景。记者从展览以及各类展品中了解到,清乾隆三十年(年)以后,甘肃临夏和青海保安、循化等地有不少商人来同仁经商。为满足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需要,繁荣地方经济,同仁隆务寺六世夏日仓活佛罗桑丹贝嘉措划出百余亩土地,邀请甘肃临夏和青海循化、化隆等地的80名回、汉、撒拉族商户前来经商,逐步形成了商贾云集的隆务老街。
据“同仓”体验馆运营负责人刘绍斌介绍,举办本次展览就是为了探寻隆务老街文化商贸的历史渊源、宗教和民族多元融合的传统延续,展示以老街为中心的隆务镇生活的方方面面。刘绍斌说,“同仓”体验馆在展馆建设中采用了青藏高原各民族共用的“夯土”作为建筑语言;在展陈方面,除了有每月一主题的临展以外,还设置了长期展出的以多民族艺术共同体呈现美美与共团结图景的作品,如再现多年前回、汉、撒拉族商户来隆务老街经商的九米唐卡《隆务九曲图》,用琉璃加工方法烧制的《哈达石榴树》……体验馆试图通过每一件展品由表及里地展示多民族文化艺术多元一体、互嵌式民族关系的优势和魅力。
听到采访团来自天津,刘绍斌向大家详细解释了建立这座体验馆的初衷以及自己同天津的缘分。“我与滨海新区有很大的缘分。之前在北京读书时,我就曾到滨海新区游玩,感受过滨海新区的文化氛围,对那里非常向往。我也知道,滨海新区是我们黄南州的结对地区,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运营这个体验馆之后我就一直在想,滨海新区有那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不能同滨海新区一起策划一个交流展,用同仁市的非遗项目表达我们对滨海新区的认识,同时也让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老师,通过作品来刻画他们对同仁市文化、自然等的认识和理解。”采访结束时,刘绍斌说,“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期待自己这一小小的梦想能很快在这片金色谷地上成为现实。
来源:滨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