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援青故事爱心点燃希望真情成就梦

朱月阳,女,36岁,中学一级教师。援派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受援单位: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援青时间:年8月——年7月。

年8月,组织选派我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支教,担任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高一年级的化学教学工作,带着不舍、带着希望,我告别了年迈的父母,离别了上小学的女儿,义无反顾踏上征程。

黄南州中学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同仁藏语俗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我想,援青一年,这里将承载我对雪域高原的向往和我对教育事业的梦想。第一次来到黄南州时,米的海拔,时常让我气喘吁吁,头晕脑胀。但是,“来青为什么、援青做什么、离青留什么”。这三个问题,让我时刻警醒,更加坚定了要扎实工作、奉献青春的决心和信心,我经常勉励自己,一定要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扎根高原、言传身教,播撒希望。

我始终相信,不管在哪里任教,教育的理念是一样的,教师的职责是不变的。只要全身心投入,没有摸不透的规律,没有积累不到的经验。我积极参加州中学化学组的教研,积极上公开课,和老师们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在支教期间,分别在高一一班和二班做展示课《铝的重要化合物》《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充分展示了自己崭新的教学理念及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我利用休息时间,探索如何进行新课程评价改革,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自己多年来教学、管理的体会以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进行系统总结,并加班加点与老师们、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州中学,我耐心的从头开始、从基础开始给孩子们补课,经常挨个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一对一辅导。此外,还拓展思路、创新方法,根据孩子们质朴、善良和孝顺的品质特点,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提高他们学习的责任心。

在教室里,看到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透射出对知识的渴求、对文化的向往,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担子与责任。来高原支教是人生难得的一次经历,也是不可多得的财富,这一年的支教经历将会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选择了援青,就选择了责任与担当,我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学习,努力工作。为了让有限的支教时间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我积极调整心态,主动适应艰苦环境,以“敬畏高原”的心理去主动适应高原环境和生活。

一次黄南行,一生青海情。来到州中学,我爱生如子,真正的从内心深处接纳学生、爱护学生。我经常帮扶学困生,帮助他们购买学习用品,了解并帮助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难题。得知他们印卷子都是学生自己出钱时,每次印试卷的时候,都是我自费印刷,我不想让学生多花一分钱。我的学生们都十分敬重我,亲其师信其道,自然而然的,孩子们对化学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化学成绩也得到了提高。业余时间,我经常钻研业务知识,加强教学研究,做一名业务精通之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有幸能够成为连通天津与青海的桥梁,把天津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带到青海,带到黄南,同时也有幸向本地的各位同事学习好的经验和方法,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带回去,互通有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转眼间,一年的援青工作快要结束。通过这一年,我收获到了真挚的情谊,工作能力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提高;收获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发现了黄南教师身上的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纯朴真挚、无私奉献的精神……工作时间虽然短暂,但很充实。我将把这段经历永远地珍藏在心里。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援青给了我一段无极限的体验和感受,给自己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色彩,我的生命因为它而更加丰富和精彩,这将是我今后工作的不竭动力。

离别之际,我想对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当地老师表示感谢,你们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只是奉献了一年的青春,而你们却将一生的爱和辛劳奉献给了这片热土;我想对我所教过的学生表示感谢,你们的纯朴和善良,你们的宽容,让我学会了包容,耐心。感谢援青岁月,感谢黄南,感谢每一个让我成为更好的老师的“老师们”。

供稿:朱月阳编辑:雒仲楠检校:刘秀娟责任编辑:杨燕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anjkw.com/afhzp/2204.html


当前时间:


晋ICP备20210052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