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专题十一青海热贡艺

热贡艺术是中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壁画、雕塑、雕刻、堆绣、建筑装饰图案彩画等多种形式,其技法既继承了藏族佛教传统创作手法,又融汇了汉族绘画和其它地方的民间艺术,发祥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因同仁在藏语里被称为“热贡”而得名,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贡唐卡是青海一绝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隆务寺的兴盛促进了热贡艺术的发展。几百年来,在热贡地区的吾屯、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等藏族、土族聚居村,村中男子十有八九都擅长佛教绘塑手艺,故有“藏画之乡”的美誉。在热贡地区,从寺院生活到日常生活都可以见到热贡艺术的影子。

隆务寺夏日仓宫隆务寺在同仁县城的西南端

热贡艺术发源于公元十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当时藏族开始形成自己的佛教理念,为其形象说教的藏传佛教美术,也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品格。早期的作品手法粗放古朴,色彩单纯,画面给人以雄浑、博大之感。

热贡艺术发祥于青海省同仁地区

至十七世纪中叶为热贡艺术中期,热贡的匠师们技艺日趋精妙,线描简练流畅,刚劲有力,采用工笔重彩,画风趋向华丽、精细,开始注重装饰效果。

十九世纪以后是热贡艺术的近期。这个时期的作品色彩鲜艳,笔法细腻,特别追求装饰趣味,同时大量用金,使画面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和热烈的气氛。

随着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热贡艺术品特别是唐卡越来越受到收藏品市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anjkw.com/afhzp/1784.html


当前时间:


晋ICP备20210052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