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日,甘南藏族自治州正式成立,甘南跨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甘南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长江、黄河上游甘、青、川交界处,4.5万平方公里土地、8县市、24个民族……
合作市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东连卓尼县,南靠碌曲县,西接夏河县,北临临夏州和政、临夏县。距省会兰州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合作藏语音译为“黑错”,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年成立合作镇,属夏河县管辖。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合作市,年筹建,年1月1日正式挂牌运作。全市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总人口9.03万人,其中藏族人口4.97万人,全市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城区新版规划面积17.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68平方公里。辖区平均海拔米,年均气温1.7℃,无绝对无霜期。
合作市燃气供热试点项目分别为当周街道煤改燃、农牧局新建燃气锅炉房、第四小学煤改燃三个试点工程。计划于年9月5日前完成锅炉房拆除及土建工程,9月5日设备起运,预计9月8日运抵现场后投入安装,9月25日完成安装,最迟不晚于9月28日并进入调试及运行阶段。
合作市燃气供热试点项目利用清洁能源,采用分布式燃气机组供热方式解决居民采暖难题,相较于传统的燃煤集中供热采暖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见效快。
分布式燃气机组供热无需建设大型热源厂,也不需要铺设长距离、粗管径管网,工程施工难度显著降低,避免了集中供热挖沟毁绿对环境和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相对于集中供热,分布式燃气采暖总体造价下降幅度在30%以上。由于不需要建设集中锅炉房,前期投入更是大幅度减少。
(2)热损耗少、电力费用低。
由于分布式供热采取就近设立供热站、就近供热的方式,并且采用中低温直接供热到用户终端模式,使热网管径缩小、管线长度缩短、供热温度降低,管线热损耗显著减少,动力设备消耗电力也大幅下降。
(3)分布式设立供热站、远程集中控制。
供热站设置依据就近原则,在所要供暖的区域建设独立供热站,负责本区域的供暖,其模式是供热站——用户,供热规模取决于供热对象建筑规模,从几千到数万、数十万、近百万平方米。供热站由于设备占地少、无污染排放,可因地制宜选择区域建筑密集区附近合适的地点建设。每个供热站采用全自动智能化运行,设立中央远程监控系统,通过远程传输数据和计算机自动控制,对本地全部分布式供热站进行远程操作和监控,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每个控制点存在的故障和隐患、及时调整供热状态,确保供热质量。
(4)根据环境温度和供热对象实施不同的节能策略。
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燃料消耗,使运行成本降低到可接受程度,实现节能减排。首先,燃气机组采用带烟气冷凝回收的高效率节能设备,运行最低热效率超过95%、最高可超过%,采暖期平均热效率达到97%以上。其次,根据环境温度动态调整供热温度,以提升锅炉效率、减少管网热损。再次,根据供热对象,实施不同的室内温度控制,如民用建筑实行室内恒温控制,以室内温度18~20℃来调整供热负荷;对于公共建筑,使用时间段采取室内温度18~20℃恒温模式,非使用时间段采用5~7℃值班抗冻模式。
与传统集中供热相比,由于采用精准的室内温度控制模式,采暖能耗可下降15%,加上设备效率超过燃煤锅炉20%、以及管道热损减少3%以上,总能耗可下降35%以上。
(5)实现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合理投入。
分布式燃气供热可根据区域整体规划,与项目建设同步,无需超前建设,工程进展到哪,供热站建设跟进到哪,不需要像集中供热前期建设需要一步到位、导致高投入、低产出,甚至由于规划变更造成投资浪费和新增建筑供热需对管网改造的重复投资现象。分布式供热站灵活变通建成快的特点使供热站建设投资循序渐进,科学合理,杜绝了投资不合理现象。
综上,相比传统集中供热,采用分布式燃气机组供热从节能、环保和造价各个角度来看,更适合在合作地区的推广和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