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的夏天,热浪似火,你是否想暂时离开、去体验一下天高云涌的别样意境呢?你是否想感受高原花海、缤纷春天的美妙体验呢?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行走的格桑花”项目按上了暂停键,让东部的捐助人、志愿者没有机会与远方结缘的孩子见上一面。
格桑花一对一结对项目自年以来,已帮助近万名西部的孩子完成学业。而在格桑花的结对项目中,仅仅支持到高中毕业,有大部分的孩子成绩优异,升入了高等学府继续学习深造。在大学求学过程中,缺少勤工俭学的机会。
缘于此,“走进青海——暑期格桑花公益探访”的活动应运而生,既可以满足东部捐助人的需求,又可以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给正在上大学的格桑花大娃们,让他们接触社会,体验生活。
PART01
前期准备工作
01
探访家庭选拔:
考虑到高海拔地区,目标地点定在黄南州尖扎县,莫延伟、彭毛德吉在尖扎两所中学最终确定了16户家庭参加这次活动。
02
实地考察:
实地走访探访家庭所在地附近的路况。
03
大娃们的选拔:
大娃们选拔的标准为:在高校就读的格桑花大娃们;愿意为此次活动全身心投入的;个人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较强的。
04
大娃们前期培训,以及方案制定:
针对有关于东西部文化差异、大娃们的分工进行了四次培训,并对最终方案每一个细节进行了沟通。
PART02
藏家农区体验
特大暴雨导致的交通问题并没有阻挡我们开启青海公益探访的脚步。
到达尖扎之后,车还没停稳,就看到探访家庭的孩子拿着洁白的哈达在车站等候。问好,拥抱,献上哈达,有点陌生但也充满亲切。
前往探访家庭的路途中,坑坑洼洼的山路,一个又一个的急拐弯,路旁坍塌的泥墙,瞬间感受到了东西部生活环境的差别,近一小时的颠簸,探访家庭的热情让捐助人的疲惫消失殆尽。
地域的差异,文化的不同,并没有成为这次探访的沟通障碍,捐助人就像走进自己家一样。北京捐助人明珠老师用她的专业给格桑卓玛和格桑梅朵制定了暑假计划和高考目标定向;合肥捐助人常鹤在才让拉毛家里体验了一把筛麦子;常州捐助人陆婧怡在贾家乡和村民们一起修筑围墙,教会村子里的孩子洗手。
探访家庭中有不少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十几岁年纪的她们就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从东只太的刀工就不难看出这已经是家务活的一把好手;格项卓玛包饺子的水平更是一流。
东西部的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一起做农活,这一刻我们之间是没有距离的。
PART03
藏家文化体验
尖扎县被誉为“神箭之乡”,是半耕半牧的藏文化之地,这里的人们对射箭有着独特的爱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传承着古老而又神奇的弓箭文化。在多杰才让老师的指导下捐助人从站姿到持弓,持箭、拉弓、瞄准、放箭等做了系统的学习,并且体验了一把“小小神箭手”,广州的吉老师第一次打出了八环的好成绩。
在尖扎县博物馆,捐助人了解了尖扎的历史、文化、民俗,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农具和弓箭在博物馆展出,让我们近距离地了解了尖扎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昂拉千户府,捐助人被古朴华美的建筑、精美绝伦的雕花及其厚重的历史气息惊艳。
热贡六月会,流行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传统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恰逢热贡藏乡"六月会",东部捐助人在同仁市藏族村庄体验了一把全藏区独有的祭神方式。
在这里我们还偶遇了年参加安徽探索营的当增尖措,现在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真是奇妙的缘分。
关于唐卡,可能大家对它的了解仅仅只是它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当东部捐助人走进热贡画院,被唐卡的构图饱满、色彩艳丽、线条优美、图案繁密所惊艳,当他们看见唐卡大师们手绘一幅巴掌大小的唐卡就需要两整天的时间,就深深地被这种匠人精神打动。画师说:“他们从小就开始从线条、比例、色彩、以及佛像的知识进行学习,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后,他们的作品才能拍卖出去。这不仅是一个对自身要求的训练,而且还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这次的活动在格桑花大娃的努力下,东部捐助人的配合下圆满结束。
捐助人们也在此次活动中收获颇丰。
王明珠说:认识格桑花之后就一直想了解西部孩子是怎么生活的,今天终于得偿所愿,也从活动中感受到格桑花大娃的尽职尽责,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格桑花孩子能在这里学会担当。
胡娟说:活动组织的很好,整个过程都很棒。在藏族家庭中体验了一日三餐,虽然生活习惯很不同,但在这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要说这次公益探访的目的是什么??
一包零食、一套衣服、
一个玩具都微不足道。
让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人了解,
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