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艺术”又称为吾屯艺术,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艺术流派,从十五世纪开始,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隆务河畔的吾屯村。数百年来,这里有大批艺人从事民间佛教绘塑艺术,其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到,都为其它藏区所少见,故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而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因此艺便统称为“热贡艺术”,意为金色的谷地。
吾屯寺坐落在同仁县隆务河东岸的吾屯村,分为上寺和下寺,离县城7公里。这里是藏族“热贡艺术”的发祥地。已有多年历史的吾屯下寺殿堂众多,装饰华丽,寺内收藏有大量精美的唐卡、堆绣、雕塑等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文物、艺术价值。该寺藏语称“噶丹彭措曲林”,意为“善圆满法洲”,该寺是收藏热贡艺术品最集中、最典型的寺院,许多热贡艺术精品存于该寺。寺中的壁画、堆绣、彩绘和雕塑造型生动,工笔精细,色彩艳丽,充分表现了线条的流畅和节奏感、图画的立体和动态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旅游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吾屯上下寺是青海省留存珍贵文物较多的寺院之一。
吾屯下寺始建于年,年开放,系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寺僧人多名,寺主为活佛“智格俄仁巴仓”。吐蕃赤热巴巾时期,藏军驻扎此地戌边,曾建小寺一座,后人称之为“玛贡娘哇”,为萨迦派寺院。明朝,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的经师东科多吉嘉措一度将之扩建,改宗格鲁派。17世纪中叶,噶丹嘉措的弟子智格日俄巴上迁投毛尕寺(该寺早已不存在,故址相传在吾屯下部塔山),与玛贡娘哇合并,形成了后来的吾屯下寺。此后,该寺曾三度修缮或改建。
寺中重要文物有清朝檀香木雕弥勒佛像等省级文物,并藏有相传自印度迎请的五粒释迦牟尼佛发舍利,作为镇寺之宝供奉于释迦牟尼佛像内。此外还供养有僧舍利一千余粒,火化时呈现香气四溢等异相。寺中珍藏《甘珠尔》、《丹珠尔》等佛经,数量甚多,共达七千余部。
吾屯下寺建有大经堂、弥勒殿、护法殿、宗喀巴殿、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殿、文殊菩萨殿、密集金刚殿、龙王殿堂、时轮金刚塔、噶当佛塔、狮子孔吼巨佛各一座、无量光大佛、寺院门外塑有八尊白色佛塔,名为“解脱八尊佛塔”,全部由本寺喇嘛和吾屯村民捐资兴建,建筑占地约亩。
热贡艺术作为藏传佛教艺术中一个流派区别于其他藏区的艺术,在这一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热贡艺术在它产生至今的几百年的历史中,逐渐提炼、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其作品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色彩艳亮,富于装饰性,充分展现了线条的节奏感、运动感和立体感,强调了整体的完美性。其质朴的画风、匀净协调的设色、惟妙惟肖的神态刻画,充分体现了艺人们勤劳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
吾屯下寺吉祥八塔吾屯下寺无量寿佛广场佛陀下凡
吾屯下寺夜景金色谷底——热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