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要不行了!快找左强医生!赶紧来!”生涩焦急的汉语在电话那头响起。
这是年3月的一个晚上,我不禁暗自奇怪:这都11点了,什么病人这么紧急?
从驻地迅速出发,医院手术室,大吃一惊——年轻病人右前臂电锯切割伤,动脉断裂,喷溅的血迹威胁着病人的生命。
“谁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也会把他记在心里”藏区的早春夜寒冷刺骨,连手机的触屏都不灵敏了。我顾不得思考,几乎是飞奔的换上手术服,组织人员展开抢救:上臂紧急上止血带,建立静脉通路,完善化验检查及血气,给予晶体液扩容,后持续补液,对症、支持等治疗……病人肘窝处断裂的肱动脉近端缩回了肌肉组织中,延长切口,终于找到了断端,可惜断端被血栓严重阻塞,如果不吻合,病人的前臂将保不住,看着病人年轻的脸庞,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保住病人的手臂。一次,两次,一直到第八次,终于通栓成功,在没有目镜情况下,在一支火柴棍粗细的动脉横截面上精细的吻合8针。时间慢慢过去,天亮了,我看着病人断裂的动脉搏动良好,前臂的血运恢复良好,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术后我查房问患者当时为什么不去医院,患医院,相信援青的医生。医患间的这种信任竟然令严寒和死神也望而却步!在场年轻医生明白了除了要提高医术,还要与患者“心心相连”,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医生!
“传,就要传授真本事;帮,就要帮到点子上;带,就要带出个名堂!”“传帮带”意义不仅蕴含在工作具体细节中,更要体现在整个黄南州地区骨科技术水平的提升上,这是天津援青医疗队队员们对工作的共识。拿我来说,年7月我和天医院的7名同事自愿报名参加了援青医疗队。经过飞机、汽车6个小时多公里到达对口支医院,放下行李,克服海拔高、缺氧带来的头痛、恶心等高原反应,迅速医院的援助工作中。医院门诊、病房了解人员、设备、检查项目的相关情况,为带教出实效找准受援方的需求点。如何传?怎样帮?咋个带?大家反复讨论,与受援单位多次沟通,制定了“传帮带”的目标和实施细则。开展教学查房,讨论疑难病例,开设学术讲座,进行实战练兵,日复一日,如镂金石,我和其他援青医生们针对每一个技术要点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操作、心对心交流;他们每个人都带领各自学员开展了3项以上的新技术、新项目,其中我一人就开展了11项医院的空白。
一年下来,我和同事们共培训当地医务人员人次,参与手术台次,为全州四县培养了59医院管理,内,外,骨,妇产,影像,重症ICU,麻醉技术熟练的医务人员。
“健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传帮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援青医疗队的队员们来回答,他们会很干脆的说——让老百姓得到更好医疗健康服务!为此,我们克服藏区海拔高、山区多、气候复杂、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大等诸多困难,坚持走到老百姓身边开展工作。
医院组织以天津援青专家为主的24人医疗团队,由吴培东院长带队先后到泽库县和日乡卫生院、河南县优干宁镇卫生院、同仁县瓜什则乡卫生院、尖扎县康杨镇卫生院开展为期4天的“情满草原”大型义诊活动。泽库县和河南县平均海拔米左右,容易发生高原反应,义诊行程紧凑路程颠簸,专家们不同程度的出现恶心、腹泻、胸闷、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看着老百姓路途遥远慕名而来,渴望能够得到诊疗的眼神,大家努力克服心理和生理的不适,为了能医治更多的患者,继续为当地群众诊疗。在此次义诊中,通过耐心细致的检查并分析病情,认真解答牧民们健康问题。并向前来就诊的牧民群众发放各种疾病预防宣传材料,传播健康防病知识,培养正确的就医理念。“门巴,突及其!”“扎西德勒”点点滴滴送健康,格桑花开香满天。一年中,援青医疗队工作之余,还经常到泽库、河南等偏远乡村挨家走访,跟当地贫困户结成长期帮扶关系,赠送了价值上万元的药品及粮油。泽库县恰科日乡5岁的藏族小姑娘放牧时摔伤,造成右股骨干骨折,为了术后小姑娘的皮肤不留瘢痕,能穿短裙,不影响美观,我决定为患者行闭合复位弹力髓内针内固定术。我身穿30斤重的铅衣,在放射线的导引下,经过1个小时的努力,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术后,藏族小姑娘说了句“门巴,突及其!”此时我心中的暖流涌上心头,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帮扶路上每次看到当地老百姓双手合十,口中念着“扎西德勒”向援青医疗队表示祝福时,那一刻的感动难以形容,那是世上最纯净的祝福。汉藏心心相通的情景,成了援青医疗队队员们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供稿:左强编辑:邵娜陈奇检校:田剑责任编辑:杨燕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